不打無準備之仗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漢爆發,繼而迅速向全國范圍蔓延!
疫情就是命令!

1月18日,四川省綿陽市四〇四醫院開始緊急啟動抗疫備戰工作。該院豐谷分院也是綿陽市傳染病防治醫院,是綿陽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收治疑似、確診病例的定點醫院。副主任醫師張啟剛作為該院后勤保障負責人之一,立即和大家緊急行動起來,必須在24小時內保障到位。
討論、分析、研究、統一思想,一系列工作開始實施。
大量的抗疫物資不斷運來。為了盡快將搬運到位,張啟剛和工友們一同搬運,大家讓他休息,“沒事,就當鍛煉吧,平時我晨跑1小時可以跑11公里哩!”他擼起袖子繼續干。
值班室不夠,張啟剛騰出自己的辦公室,改作醫護值班室。護士長說:“張老師,這樣你就沒有辦公休息的地方了哦!”張啟剛說“首先保障一線醫護人員所需,我克服下就行了!”。
休息室也需布置的舒適點,這樣換班后的醫護人員才能得到充足休息。防護條件要求4小時一班,需要較多醫護人員。準備床上用品,飲水機、小凳子、小方桌、掛衣架、淋浴設施等,迅速添置到位。
全程嚴格督查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貯存和交接,確保垃圾處理的全過程安全。醫院平時主要收治特殊感染患者,醫療廢水、廢物處理都非常嚴謹和苛刻,現在更要提高要求,絕不留安全隱患。安排專人值守污水處理站,增加消毒藥量濃度,定期檢測,確保細菌、病毒全部滅活。“市、區環保局每天都會督查污水處理和醫療廢物暫存、轉運情況,表揚我們工作做得很扎實”。
醫院電力是必須的要素保障,必須萬無一失。測試備用電路和備用發電設備,維護高壓配電箱,維護床旁DR數字照片機,力保運行順暢,最大限度的減少技師照片與患者接觸的暴露時間。
消防設施、供水系統、救護車、食堂等設施設備是否存在隱患,哪里需要加強?張啟剛牽頭一一檢查、落實,確保達標。
疫情初期,全國范圍醫用防護物資遭到搶購,醫院抗疫物資緊缺,張啟剛利用各種途徑積極呼吁社會支持、捐贈,同時帶領后勤保障人員將自己用過的口罩消毒后重復使用,“必須讓抗疫最前沿的醫護防護物資有保障”。
1月20日晚上,醫院開始收治第一例確診病例,各部門立即進入戰時狀態,一切都按照預案推進,良好的后勤保障助力開始發揮出來。
為什么綿陽市傳染病防治醫院的后勤保障能有條不紊、忙而不亂? “是因為各級領導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關愛,還有就是我們堅決做好防患于未然”,謙遜的張啟剛胸有成竹!
后勤也是抗疫一線

1月18日下午,張啟剛到食堂巡查,再次強調抗疫對就餐的嚴要求。食堂隨即狠抓餐飲保障安全,取消堂食、一律打包外帶,避免人員聚集、杜絕交叉感染隱患。張啟剛還堅持每天早、中、晚親自去督查,食堂負責人表示:“我們一定想方設法保證飯菜可口,讓一線醫務人員和病患者保持充足體力,為抗疫出把力!”
院內感染管理保潔員聶師傅負責對全院公共區域、辦公區域進行嚴格消毒,做到不留死角,增加消毒次數。嚴格督查物業外包保潔公司每日定時定點對公共區域候診椅、地面、扶手、電梯等進行物體表面消毒和空氣消毒,為大家提供安全衛生的環境。
“搶在患者進病房前做好隔斷,能為醫護老師多增加一道安全屏障!”19日晚上10點許,終于完成了病房走廊密封和隔離施工,后勤謝師傅很有成就感。
同時,另一組也緊鑼密鼓完成了休息室內床鋪等布置,負責的鄧師傅說:“為了醫護老師能休息好,我們多用點時間、多流點汗也值得!”
增加安保人員,分工細化。安保人員既要負責日常安保工作,還承擔幫家屬傳帶生活用品、搬運物資等工作。抗疫搬運物資的量很大,保安武師傅經常累得滿頭大汗,毫無怨言。
“好想吃頓火鍋哦!”兩位休班女醫生的閑聊,被張啟剛偶然聽到了:廣大醫護人員自從抗疫以來,除了值班,既是休息也是隔離,從沒有走出醫院,長期吃食堂餐想換換口味也正常。他要滿足大家的愿望。此時,餐營業仍在暫停營業中。于是,張啟剛八方打聽,終于聯系到綿陽1958大宅門火鍋店。一聽說是抗疫白衣天使們想吃火鍋,“我們請大家吃火鍋,慰勞慰勞抗疫一線的英雄們”火鍋店唐經理一拍胸脯,2月19日,20口紅湯、鴛鴦火鍋和豐富的菜品送到了醫院,每間寢室的醫護人員一鍋,大快朵頤,一掃疲憊和多日離家的孤寂。
他是抗疫戰線一老兵
1993年,張啟剛川北醫學院醫學影像專業大學本科畢業后,分配到四〇四醫院工作。
“我在醫療一線親歷過抗擊2003年 SARS疫情、禽流感H7N9和2008年‘5.12’特大地震傷員搶救工作”。
2003年2月底 ,SARS疫情開始蔓延。醫院迅速成立了應對小組,張啟剛當時擔任影像排查診斷負責人。他每天早上7點到科室,晚上要把到綿陽的最后一列火車上的乘客排查完才下班回家,每天放射照片、出報告超過兩百份的工作量讓他很累,但當他看見這些乘客排除疑似病例能放心回家的樣子,他卻欣慰。
2011年,張啟剛由四〇四醫院總院調至豐谷院區(綿陽市傳染病防治醫院)綜合辦工作,承擔影像診斷和保障工作,更加了解了后勤保障在醫務工作中的重要性。草坪、涼亭、晾衣服區域、無障礙通道提升就醫體驗,園區環境明顯改善,加強食堂管理為職工、患者提供營養健康飲食。職工上班遠,休息問題。特殊感染就診,對周圍單位和居民有一定影響,需要溝通、取得理解。一件件繁瑣的工作,張啟剛做得很細致。
禽流感H7N9期間,“總院派車接你,立即到分院做彩超檢查,排查首例禽流感疑似患者”,2017年5月1日下午,休假的張啟剛接到院領導電話。疫情就是命令,為節省20分鐘路途時間,張啟剛未等醫院派車,直接打車趕去醫院。仔細檢查、了解病史,發現患者右肝有一小膿腫,遂認定患者發燒是肝膿腫引起。后得到市專家組一致肯定,排除了綿陽首例疑似病例。當患者從隔離病區走出來后,緊握住張啟剛的手激動地連聲說:“謝謝你,謝謝張老師!”一周后患者肝膿腫痊愈出院。
妻子的理解、患者的感激是我最大的滿足
“非典”防止期間,張啟剛和在醫院感染科上班的妻子異常忙碌,6歲多的女兒只好交由老父親照管。往往是夫妻二人上班時女兒還沒睡醒,回家后卻又已睡熟,一天早上女兒警覺的醒來問:“爸爸,你和媽媽不要我了嗎?你們怎么這么長的時間都不回家?”張啟剛鼻子一酸:“你要好好聽爺爺的話,等我們忙完這陣子就能陪你玩了,”女兒好像明白了什么,沒再追問。
每遇抗疫,每天加班加點已是常態。自從啟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以來,張啟剛每天晚上7點左右都會給妻子打個電話:“晚飯別等我,不知道幾點才能忙完。”“你注意防護,回來我給你熱飯!”妻子語言簡短,卻很暖心。
2月8日,四〇四醫院決定成立綿陽第一后備醫院,籌建工作繁雜,急需人手。“你是感染科的老同志,有豐富的感染防控經驗,可以積極申請去!我們搞專業的理應沖在抗疫最前沿”,妻子任張玲1月初才結束壤塘藏區的對口支援工作,血壓還高,張啟剛心里雖有不舍,但他還是鼓勵妻子。正在猶豫的任張玲馬上向院里提出申請,次日,就趕去位于北川羌族自治縣的后備醫院了,從此夫妻分居兩地,都在抗疫一線忘我工作。“既然選擇了醫生職業,我們就要守護群眾的生命健康,苦點累點,甚至隨時有被感染的風險,我們無怨無悔”。
截至2月25日24時,綿陽市累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22例,治愈14例,現存確診病例8例,現有疑似病例2例。治愈率在省內是比較高的,也未出現醫護人員被感染的情況。
“我市疫情平穩”,張啟剛欣慰的背后,有他們后勤人的默默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