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際,九三學社遼寧省委舉辦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九三學社在行動”文藝創作活動,積極引導遼寧九三社員圍繞抗疫期間發生的感人故事和先進典型,開展藝術創作,共同抗擊疫情。
2月8日,500名大連醫護工作者義無反顧,帶著勝利的信念奔赴抗疫一線江城武漢。濱城,江城,縱相距千里,卻雙城一心,在祖國的懷抱里緊緊相依。


為了謳歌這些遠赴抗擊疫情最前線的醫護工作者,大連九三社員、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劉世虎與詞作者范旭辰,演唱者牛藝添、初曉杰連續多天熬夜創作錄制完成了歌曲《雷神山的愛》,歌曲一經推出,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
歌曲用感人至深的旋律、樸實真切的歌詞,展示了白衣戰士心懷對祖國和人民的愛,遠赴江城,與時間賽跑,同疫魔斗爭的大愛情懷和高尚品德。作為九三社員和一名文藝作者,劉世虎心懷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拿起手中的筆,以文戰“疫”、以歌戰“疫”,致敬戰斗在疫情一線的工作人員,謳歌英雄,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歌曲的曲作者:劉世虎,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合唱與合唱指揮教學及音樂創作。大連市政協、文體、文史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遼寧省教科文衛專門委員會副主任,遼寧省音樂家協會理事,大連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劉世虎創辦了遼寧師范大學“音樂文化周”品牌活動,提升了大連城市文化建設的內涵與水平(已舉辦6屆);創辦了“九三樂談”精品活動,搭建了民主黨派服務社會的平臺(已舉辦10年);擔任音協副主席,成立了音樂理論學會,系統化梳理音樂文化發展脈絡,促進了大連音樂文化的縱深發展;主持成立了遼南音樂舞蹈研究所,充分發揮高校科研服務地方文化發展的優勢,對地域和城市傳統文化傳承保護作出貢獻(已出版專著1本);強化藝術創新,實現音樂文化獎項的突破。帶領音樂學院舞蹈專業師生原創的舞蹈作品《尼蘇新娘》,榮獲第十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比賽最高獎——作品獎,填補了遼寧省、大連市在此類獎項中的空白,提高了大連藝術文化的知名度;舉辦個人作品音樂會2次;導演大型文藝晚會(統戰部大型文藝晚會等)100多場;策劃、擔任藝術總監復排了歌劇《原野》、《傷逝》并演出20余場;策劃、作曲、擔任藝術總監創作了音樂劇《太急》,在全國各地演出20余場;教學30多年所教學生獲國內外大獎200余項。
個人成果:獲大連市2014-2016年度“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工作者”;獲“大連市文學藝術界十個有影響人物”2次;獲“大連市文學藝術界十個有影響作品”1次;獲“大連市文學藝術界十個有影響活動”1次;出版《音樂課程教學 民族化實踐研究》《劉世虎歌曲選》《遼南音樂舞蹈文化讀本》《等你的故事》等8部專輯專著;創作發表電視劇《給我一片藍天》音樂、話劇《法官譚彥》音樂、舞蹈《想要書包的孩子》音樂、歌曲《依戀》、《兵丫》、《好大好大一場風》、《紅蓋頭》等作品300多部件;主持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項目音樂劇《太急》、歌曲《依戀》,本人作品《七一的傳說》、《為人民服務》等獲多項科研項目;撰寫《論藝術歌曲創作的審美風格》等學術論文20余篇;《小熊維尼》(中央電視臺)等省級以上獎項40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