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庚子春節變得如此特別。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除了緊張與不安,更多的是責任與使命。“在這場人民戰爭中,我能做些什么?”是九三學社社員、天津職業大學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青年教師李璐博士一直在問自己的問題。終于教育部“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的決定,讓李璐的一腔熱血有了用武之地。

李璐憑借自己在多媒體課程建設和多次信息化教學比賽中積累的豐富經驗,為2020春季的線上教學工作建言獻策,組建線上教學技術協助小組并任組長,擔負編纂適合學院課程特色的職教云平臺教師使用手冊和學生使用手冊工作。作為技術服務人員,她全天候在線,幫助學院老師處理線上教學中的各種技術問題。有很多老教師對于信息化教學技術比較生疏,對于新平臺、新軟件的掌握也較為緩慢。為了幫助這部分老師更好地開展線上教學,李璐通過手冊、語音、視頻連線等方式指導、幫助他們在平臺上建課,并不厭其煩地解答他們在授課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

為上好開學第一課,李璐針對所授有機化學課程的特點,自學了微課錄制軟件,利用手機和模型教具拍攝教學小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化合物構型,建立空間的觀察視角;豐富在線課堂內容,幫助學生線上線下有序銜接,動靜相宜地輔助學生的學習。
李璐深知:每一個學生都牽系著一個家庭,每一個青年都是祖國的未來;教育不僅僅是對知識的傳播,更是對學生身心的呵護。只有真正關愛學生、熱愛教學,才能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師。
疫情期間,有的學生因滯留外地不能返鄉而憂慮;有的學生因身處偏遠地區不具備線上學習條件而著急;還有畢業班的學生因不能去實習而焦躁。為了安撫和疏導學生,李璐隨時與他們保持聯系,一天撥打幾十個電話去一一確認學生的狀況。對于學習上有特殊困難的學生,她會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電話補課,堅決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李璐說:“面對疫情,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戰斗在醫療前線,但是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戰場。如果每一個人都戰斗在需要的地方,那么就一定能把這場疫情給我們國家和人民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作為海歸博士、一線教師,多年來,李璐努力鉆研本專業的各類前沿科研文獻,參與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天津市優秀科技特派員項目一項,成功申請發明專利一項以及實用新型專利兩項,獲得實用新型和外觀專利授權各一項,并指導學生獲得了2019年天津市大學生知識產權創新創業發明與設計大賽三等獎。她認真研習教育理論,努力掌握現代化教學技術,從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出發,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吃透教材,分析學情,因材施教。在近四年的教學工作中,她承擔了高職化工專業的《有機化學》、《文獻檢索及應用文寫作》,以及本科聯合培養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有機化學》、《化工工藝學》、《化工專業英語》等多門課程,得到學生與同事們的廣泛好評。同時,為提升學院化工國際班的教學水平,她勇于創新,利用自己的留學經驗和英文優勢出色地完成了2019年度暑期天大留學生班在本學院的培訓工作。她參與了多項專業信息化課程建設并積極參加信息化教學大賽和微課大賽;曾獲得第四屆全國職業院校教師微課大賽二等獎、2019年天津市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二等獎以及校級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二等獎,在平凡的教學工作崗位彰顯著自己的人生價值。
(九三學社河北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