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1月22日,懷化市一醫院成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掛靠醫務科,負責協調診療專家小組、護理指導小組、門診應急小組、疫情報告小組 、院感控制小組、后勤保障小組、治安保障小組、紀檢監督小組的工作。當天起,作為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之一的張振華,便化身“陀螺”,旋轉在醫院各個科室。

每天的隔離病房巡查
1月22日院黨委發起疫情抗戰“集結令”時,作為九三學社社員,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務科副科長的張振華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找書”。
“我承諾,將踐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醫者職責,秉承‘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的精神,奔赴疫情一線,為國家和人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一封來自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懷化市一醫院”)保障服務研究室主任、醫務科副科長張振華的“請戰書”,薄薄的一張紙,鋪就厚重的力量;短短數十字,卻見醫者仁心綿長。
遞交了“請戰書”的張振華雖然沒能像他的同事們一樣,去最危險的前線--隔離區戰“疫”,但卻把疫情防控相關保障工作做到了極致:發熱患者的就診流程、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總體情況、一線隔離區醫務人員的狀態、醫務人員隔離居住區的生活質量、后勤供應的儲備保障、后備醫務人員的梯隊配置、疫情的實時數據統計、普通醫療區的醫療質量等等,沒有誰比他更了解。
1月31日醫務春節值班輪班結束,考慮到疫情的發展的不確定性,醫務值班的綜合復雜性和突發事件的應對,張振華又主動要求接管了醫務值班手機,24小時值班。
張振華妻子曾說:“他在一周內理順了疫情期間醫院的運轉流程,我們等到元宵都沒能等來有他的團圓餐。”張振華的妻子說道。

“病區改造狂魔” 24小時搭建疫情防護線
作為懷化市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點,懷化市一醫院用于收治確診患者和發熱疑似患者的標準隔離區域改造卻只花了24小時不到。這項工作的帶隊人張振華也因此被同事們形象地稱作“病區改造狂魔”,“早上7點開始著手,2日凌晨2點左右完工,估計飯都沒吃上。”
發熱門診改造
“協調臨時合并A、B區泌尿、腫瘤等科室,讓C、D區科室搬回A、B區以騰出病房;人員緊張,醫務部聯系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和衛健委,申請協調邀請全市各縣市區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參與救治。”張振華介紹,此前,懷化市一醫院黨委便迅速研究決定將住院部C區、D區,分別改造成用于收治確診患者和發熱疑似患者的標準隔離區域,而他所作的便是執行,“時間就是生命,疫情重于泰山。我們動作快一點,前線感染的風險就少一點。”

記者了解到,病區改造完成后,在張振華的建議下,醫務部迅速啟動診療信息化手段,開展視頻查房、討論,不但保證了專家組隨時參與的高效率,而且節省了緊缺的防護物資,避免了隔離病房內外的感染風險。
“一線醫護人員盡管放心治病救人,為他們保駕護航是我們后方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張振華表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逆行天使”們沖鋒在前,醫務部將全面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積極參與現場督導,堅持加強醫療救治,繼續鞏固成果,“我們當前的目標是,讓在住院的病人盡快、更好地康復出院;讓疑似的病人更快地確診,并得到有效地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