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年伊始,一場新冠肺炎病毒突如其來,對湖北乃至中國和世界帶來了重大影響。包括部隊在內的全國四萬多醫務工作者和醫療資源緊急馳援武漢、湖北,武漢籌建起了火神山、雷神山等新冠肺炎救治醫院。九三學社武漢理工大學委員會也迅速行動起來,帶領社員們投入到這次抗擊疫情的偉大斗爭之中。
建言獻策,為抗擊疫情謀良方
社武漢理工大學委員的社員有許多具有專業知識背景,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為抗擊疫情多方建言,積極履行九三學社社員參政議政的職責。

2月25日,武漢理工大學安全應急管理學院院長、社員宋英華教授,受邀出席了以中國工程院王辰院士和李蘭娟院士擔任召集人的專家委員會議,并受聘為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綜合專家應急管理和城市安全運行專家。提交了《關于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的思考》和《關于應對突發事件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的思考》等發言材料。
3月18日宋英華提交了《關于防止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社區管理松懈的建議》,建議在武漢市連續7日新增病例維持在個位數、形勢趨好的情形下不能盲目樂觀,應繼續嚴格監控社區人員流動,防止新冠肺炎死灰復燃的漏洞。
社員吳軼剛老師,提交了“社區工作的現狀及支援社區工作的建議”,建議從人員、物力等多方面加強社區工作。還有社員提出了“關于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的子女入園、入學應給于相應的優惠政策”的建議。針對湖北一線醫務工作者子女中考加分政策在網絡上引發的爭議,社員朱曉萌又撰寫社情民意信息上報到省九三學社。
堅守崗位,校醫院社員熱心服務

羅激醫生在看發熱病人

楊淑民醫生
武漢理工大學校有三個校醫院,在校醫院任職的社員們在疫情期間堅守崗位,為社區群眾熱心服務。在疫情爆發高峰時段,他們面臨著防護裝備不足,發熱人群多,篩查任務重等困難,但他們沒有退縮堅守崗位,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基礎保護屏障。她們是余家頭校區醫院社員羅激,陳蓋英,楊淑民,潘海鷹,東院社區醫院社員甘紅珍。
下沉社區,社員爭做志愿者
武漢理工大學有多個校區,馬房山東院、西院及余家頭校區,自1月23日武漢封城以來,各社區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社區居民生活必需品都由社區統一集中購買,有些身患疾病出入不便且年齡較大、不會微信支付寶的居民,購買柴米油鹽等都成為難題。部分社員與社區工作者一道承擔了買菜、送菜等任務。
居住在武漢理工大學余家頭校區聯盟路兩個小區的老師們家里食品、蔬菜、蛋等告罄。由于該小區的業主們高齡老人多,且行動不便,子女又無法來到身邊,余家頭校區社員鄒漢鞍、陳蓋英分別作為組織者和志愿者,與社區其他志愿者一道于2月8日為聯盟路小區居民團購了1,600多斤蔬菜,并由志愿者送到了每位訂購者的門口。

社員沈衛國、羅芳、葉濤,在各自小區當志愿者,積極參與小區的團菜、送菜工作。還有許多其他社員分別在各自小區充當志愿者,為小區居民提供服務。
堅持教學科研,積極捐贈奉獻愛心
武漢理工大學已于2月24日開始了第一周的教學工作,按照教育部要求積極利用各種平臺開展網課教學活動。社員們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努力上好每一門課程,認真對待不同于現場教學的各類問題,為武漢理工大學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學工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廣大社員在堅守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響應學校和九三學社組織的號召,積極為抗擊疫情工作奉獻愛心,有些社員雖然在國外做訪問學者,仍然非常關心武漢疫情的動態變化。有些社員分別通過社區、學院、九三學社等不同渠道捐獻了愛心。
宋英華教授在學院捐獻了10000元,還參加了九三學社組織的捐款活動;余家國主委捐款500元,官建國教授在學院捐款3000元,葉菁捐款1000元,孫濤壘教授捐款3400元……還有些社員獻愛心不留名。九三學社武漢理工大學委員會在短短的一天時間內共有三十八名社員捐款捐物,共計捐獻了人民幣10000多元,默默地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社武漢理工大學委員會的社員們身處疫情中心,響應號召、克服困難,自覺隔離在家為阻斷病毒傳播貢獻力量;堅守教學崗位,積極探索好的網絡教學模式和方法,關心寒假留漢在校學生;無私奉獻,從多個渠道捐款捐物;積極建言獻策防控疫情,并以實際行動參加社區志愿者活動,為身有病患生活不便和老年社區群眾送醫、送藥……社員們的行動展現了他們作為九三學社社員團結互助、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風貌和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
(社武漢理工大學 葉厚元 胡君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