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爆發,黃石市中醫院成為黃石首批“小湯山”之一。由于本次疫情防控一線是以內科系列為主,九三學社社員、市中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桂光明根據醫院安排,一直堅守科室。在疫情期間,桂主任主刀了一場“一波三折”的手術,讓他回憶起來還有些“后怕”。

元月31日上午,急診來了個女患者,說是不慎滑倒崴了右腳,患者右踝的外翻畸形,疼痛難忍。憑經驗桂主任就知道情況不妙,立即安排她拍片,平行片提示右踝關節三踝骨折,有明確的住院手術指征。但一臺手術需要手術醫師、助手、麻醉師、護士和器械師等人,在這個非常時期要將大家聚集在一間手術室,是冒著非常大的風險的。可如果錯過最佳手術時機,患者的右踝將會有嚴重的畸形和功能障礙。
醫者仁心,猶豫再三,桂光明醫生接收這位患者入院,同時將病情和當前疫情情況與患者及家屬交代清楚,取得他們的配合。他按照國家發布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自行設計了患者新冠肺炎流行病史調查表。經初步調查,患者本人和家屬并未接觸武漢相關人員,1月21日后就一直沒有外出,也未出現任何發熱和呼吸道癥狀。考慮到從居家開始到31日只有10天,患者并未滿足居家隔離14天的要求,安全起見,桂主任讓患者住院先開展常規治療觀察幾天,一切正常的話準備于2月6日進行手術。
2月5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五版)》,然而就在當天下午1點,患者體溫達37.4度,當時骨科和麻醉科的氛圍頓時緊張起來。桂主任趕到患者床邊詢問情況,患者自覺無任何不適。根據診療方案,有發熱癥狀就可以視為疑似病例,需要考慮隔離。一旦隔離,必定無法進行骨關節手術,考慮到在沒有明確診斷結果的情況下拒絕手術,患者以后有可能造成右踝關節功能喪失、殘疾等后果,桂主任實在于心不忍。他立即安排患者再次進行胸部CT檢查,同時通知護理部按照相關要求對該患者進行隔離防護,密切監測患者體溫。幸運的是,患者CT結果肺部指標正常,在沒有使用任何藥物的情況下,下午6點之后,體溫自行降到36.5度左右。
2月6日早上8點,患者再次測量體溫為36.3度,被推進手術室。由于骨科防護物資匱乏,桂主任和助手們只能利用現有條件加強防護,在帽子、口罩、手術服外加戴護目鏡,在脖子上加纏無菌中單。手術過程還算平穩,但臨近結束時,患者突然發冷,巡回護士對其測量體溫,達37.4度,同時兩個助手也被測出37.8、38.1的溫度。桂主任驚出了一身冷汗,他擔心是由于他堅持做這場手術,增加了同事們被感染的風險。鎮定之后,桂主任硬著頭皮完成了這次手術。
好在虛驚一場,術后患者和醫務人員的體溫又恢復了正常,事后分析可能是由于病房和手術室的空調溫度過高導致波動性體溫。慶幸的是,手術也非常成功,患者切口恢復佳,手術復位及固定也很好,體溫一直正常。為保險起見,桂主任安排患者在醫院觀察幾天,出院后回家繼續休養隔離。
“是否做這場手術,對我來說是一場博弈,到現在我都無法確定對錯與否,因為稍有偏差就可能連累了大家。但從救死扶傷、醫者仁心的角度來講,我感到很欣慰,做出這樣的選擇我對得住自己的良心和醫務工作者應有的職業道德。”桂光明主任如是說。(桂光明、龍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