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中,九三學社大慶市薩爾圖區二支委會社員中的醫務工作者面對疫情臨危不懼,把初心落在行動上,把使命擔在肩膀上,展現了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尚瑞平,大慶油田總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作為醫院首批報名抗役一線人員進駐發熱門診,當時正是感染途徑不明確,人們恐慌的時候,門診工作量非常大,發熱門診每日就診患者多達60-70人。發熱門診醫生需要二級防護,這套裝備讓尚瑞平常常感覺透不過氣來,因為防疫物資的緊缺,為節省物資,也為減少被感染的可能性,盡量減少穿脫防護服的次數,尚瑞平和其他醫護人員只能靠少吃、少喝才能少上廁所。白班的時候從7點半至下午4點,有時患者多,只能延長時間甚至到晚上8點左右才能下班,夜班經常是堅持16個小時,防護服下的衣服早已濕透,在東北的寒冬中開窗通風消毒的時候感覺到透骨的冷。為了安撫等待過程中沒有吃飯的病人,她常把自己的水和盒飯給患者。

王玉賢,大慶市第二醫院感染三科主任醫師,從事臨床傳染病工作30多年,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疫情期間他積極申請一線工作,隨時準備沖上一線。疫情期間,大慶市第二醫院被確定為防控新冠病毒的定點醫院,醫院除了發熱門診外,只留一個綜合門診室接待其他患者。由于醫生緊缺,王玉賢有時連續24小時值班,工作到筋疲力竭,切實承擔起了一名醫生的責任和義務。

張振才 ,大慶油田總醫院胸心外科主任醫師,胸外科副主任。疫情期間,他臨危受命,承擔了油田總院ICU室的工作。對臨時派到重癥監護室、還不會用呼吸機的醫護人員進行緊急培訓,耐心答疑解惑,每天帶隊排查呼吸科轉來的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張振才牢記醫生的職責和使命,承受著難以想象的身體和心理壓力。

焦利民 ,大慶市第二醫院主任技師。主要工作就是檢驗患者標本,把檢驗結果報告給臨床醫生,為臨床醫生精確診斷正確治療用藥提供依據。在疫情期間,大部分標本來自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可即使是半夜來了需要化驗的患者,焦利民就隨時進入工作狀態,毫無怨言。
這些九三學社的醫護人員,在自己的崗位上忘我工作,在疫情面前不顧及個人的安危,盡顯職業操守和醫生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