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全國多地生產生活秩序正在有序恢復。四川九三人心系民生需求和經濟發展,科學建言,助力復工復產!
省直社員延華建議:高度重視疫情中普通百姓的口罩需求

九三學社四川省直工委副主委延華反映,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中,口罩已經成為了普通百姓的稀缺品。
2月10日以來,不少企業開始有序復工,返工人員逐漸增多。對大多數家庭來說,購買口罩仍然存在困難。對于堅持在疫情中提供服務的物業公司等企業、糧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經營者等,之前采購的口罩也所剩無幾。如何疏解老百姓的“口罩之困”已然成為全民關注的問題。為此建議:
政府應在保障醫療機構、公共交通窗口等行業需要外,制定限購或者社區發放等有效的措施,每天從全省的口罩產能中安排出一定比例為市民提供基本的口罩供應,一是解決老百姓疫情之中生活、工作的實際困難、燃眉之急,讓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政府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二是避免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問題無法解決產生負面情緒從而影響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的信心。
成都社員楊豐滔、張根萊建議:運用失業保險基金結余為疫區參保企業職工發放生活費

成都優易數據有限公司副總裁楊豐滔、成都市國投明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辦副主任張根萊反映:
近年來,國家連續實施“穩就業”政策,全國新增就業人數逐年增加,全國范圍內各統籌地區的失業保險基金年年收入大于支出,失業保險基金連年出現大量結余。截至2018年5月底,我國失業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達5600億元。
同時,本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于我國經濟,尤其是對中小微企業帶來的沖擊已經顯現。
一方面,企業現金流普遍不足。根據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聯合調研995家中小企業(涵蓋高科技企業、餐飲、零售等行業)的結果顯示,34%的企業賬上現金余額只能維持企業生存1個月,33.1%的企業可維持2個月,17.91%的企業可維持3個月,而能維持6個月以上的企業僅有9.96%。

另一方面,企業復工率整體不足,截至2月21日,全國僅有16個省市復工率超過50%(其中山東最高的為79.4%,廣東最低為50%),重點疫區如湖北的復工率甚至小于10%。

而根據疫情目前的發展狀況,這場“戰疫”可能還要持續幾個月甚至半年。可以預見,如果政府不進行有力干預,這些企業大概率因資金鏈斷裂而大面積倒閉或者裁員,大量待崗職工生活困難,由此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帶來系統性的就業風險,沖擊我國整體的經濟和社會穩定。

2月20日,人社部、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通知》。這些舉措對于紓解企業困難,推動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支持穩定和擴大就業非常及時。但僅僅通過減免費用的手段,對于目前在生死一線的廣大中小企業來說,還只是杯水車薪,遠遠不夠。
國務院《失業保險條例》規定:失業保險基金可以用于國務院規定或批準的與失業保險有關的其他費用。因此,有必要從國家層面采取更為直接有效的調控手段,利用失業保險基金結余幫扶疫區參保企業和參保職工。如在1998年-2005年期間,失業保險基金曾為我國國有企業改革中的企業下崗職工發放生活費,保障國企改革的順利進行;又如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失業保險基金為受災企業職工按照失業保險金標準發放生活費,為企業恢復生產、留住職工發揮了關鍵作用。在本次抗擊疫情期間,也可按照《失業保險條例》和以往成功做法,運用失業保險基金為停工停產企業的職工發放生活費,預先防范失業風險,既解決待崗職工生活困難,又能減輕停工停產企業壓力,具體如下:
一、從國家層面快速制定相關政策,運用失業保險基金結余幫扶疫區參保企業和職工,從失業保險基金中發放生活費。一是幫扶的對象為疫區所有參保企業和參保職工;二是從失業保險基金里統籌一部分作為疫情專項幫扶資金;三是該項政策作為疫情期間的臨時性政策,對停工期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參保企業,從專項幫扶資金中按照參保人數發放1個月的生活費,發放標準為當地失業保險金標準;對于重點疫區(如湖北)的參保企業和職工,可酌情考慮發放1-3個月生活費;三是專項幫扶資金賬戶由財政部門管理,通過社保卡等方式直接發放到職工個人賬戶。據初步估算,全國各省市(除湖北外)的失業保險基金結余均可承受。具體政策可由人社部、財政部等有關部門聯合牽頭,制定具體政策和執行辦法并下發通知。
二、該項政策作為疫情期間的臨時性政策,其制定和頒布實施應當越快越好,最遲在3月份出臺。這樣2月份的參保企業職工的生活費就可以由國家疫情專項幫扶資金來代付。運用失業保險基金結余幫扶疫區參保企業,發放職工生活費的政策,對于現階段的疫區停工停產企業和待崗職工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碳,也是失業保險制度“保生活、促就業、預防失業”三大功能的具體體現。
三、為保證政策的有效執行,可以由審計署對專項幫扶資金的使用進行事后專項審計。一旦發現有違規違法操作,則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