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重慶市江北區九三學社社員、邁基諾(重慶)基因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邁基諾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兼首席科學家伍建博士緊急抽調精兵強將、迅速組建了一支研發團隊,以最大限度地滿足臨床需求為目標,放棄春節假期,一頭扎進實驗室,與時間賽跑、與疫情賽跑,成功研制出了“病毒篩查--鑒別診斷--疫情監測”3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檢測自動化系統解決方案,為臨床一線提供了“全鏈條”式的研發產品,為抗疫保駕護航!


為加快臨床診斷的速度、確保臨床診斷的準確性,并滿足中小型實驗室熒光定量自主檢測的需求,伍建領導邁基諾公司研發團隊攻堅克難,成功研發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RT-PCR熒光探針法),適配Roche480或ABI7500熒光定量PCR儀,實現一管法逆轉錄和熒光檢測,操作簡單,特異性強,可實現45分鐘完成檢測。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保護試驗操作員,減少交叉感染,研發團隊還自主研發了具有普適性的自動化工作站。該自動化檢測線由3-4臺模塊化工作站組成,儀器小巧,可置于生物安全柜內;全程反應幾乎無人值守,僅需人工一步整版轉移操作,最大限度減低交叉污染,保證操作人員的安全性、實驗的精準性!此外,全流程自動化操作,大大縮短了操作時間,最大檢測通量可達400例/小時,24小時不間斷工作可完成近1萬例樣本檢測。該工作站不僅適用于上述新型冠狀病毒試劑盒,同時也適用于其他核酸檢測工作。

為便于臨床更好地開展病毒鑒別診斷,克服多數病原體無法體外培養的弊端,同時,精準高效地獲得患者所有病原體遺傳物質信息,伍建率領的研發團隊成功研發出了基于高通量宏基因組測序技術平臺的呼吸道高通量常見病原體檢測產品。該產品可一次性鑒別診斷呼吸道相關的12種常見細菌、1種真菌和包括2019-nCoV在內的32種病毒,能縮短臨床確診時間、提高臨床確診精準度,有效指導臨床診療,對疑難感染性呼吸道疾病的鑒別診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病毒在傳遞過程中極有可能會發生變異,這將為病毒致病機制的研究、疫苗的研發帶來極大的困難,甚至有可能引起疫情的再次爆發。為更好地監測病毒的發生發展過程,及時反饋疫情發展變化動態,為科研工作者及時有效地提供病毒的最新進展,伍建帶領的團隊還成功研發了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捕獲測序產品。該產品以邁基諾公司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捕獲”技術為核心,結合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輔以先進的生物信息學分析方法,全面監控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變異情況!為臨床一線和科研前線提供最新的病毒變異情況,輔助臨床監控疫情動態變化,及時指導診療。
伍建博士帶隊研發的上述“全鏈條”式產品,將輔助臨床醫生為患者提供最高效的基因檢測服務,從基因層面上“掌控病毒、掌控疫情”。當前,邁基諾公司正在抓緊時間申報由國家審評中心為此次疫情特別開通的檢測試劑綠色審批快速通道。公司已向CFDA正式提交了注冊審評資料,等待審批;與此同時,為盡快取得臨床數據,加快獲得審批中心產品注冊證,公司還與重慶市防控醫療物資保障工作組取得聯系,得到了重慶市藥監局、重慶市衛健委、重慶市經信委的推薦,企業所生產的檢測試劑順利投放CDC試用,為取得注冊證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目前,公司生產線上的員工正在實行輪班制,每天24小時不間斷生產,以保障供應,應對目前全國檢測試劑短缺的情況。
伍建同志簡介

伍建同志2004年7月畢業于北京大學,獲化學學士學位;2004年8月赴美留學,就讀于哥倫比亞大學,2008年10月獲化學博士學位,在國際權威雜志《Nature》、《PNAS》、《Nature Genetics》等發表20余篇論文;2015年6月評定為疫苗和診斷試劑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08年11月至2011年10月,就職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Sidney Kimmel癌癥研究中心,擔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基因捕獲測序技術的開發及應用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申請1項國際發明專利。2011年11月學成歸國,將國際先進基因捕獲技術引入國內,創辦了集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邁基諾公司,填補了國內基因捕獲測序技術空白。公司研發實力雄厚,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捕獲”技術為核心,先后成功研發了34項專利技術,以滿足各種臨床檢測及科研需求;其中,以HBV、EBV、HPV等為代表的病毒基因組全長捕獲試劑盒被廣泛應用于病毒的臨床檢測與科學研究,多篇學術成果相繼發表于Nature Genetics等國際著名期刊;目前,公司累計合作發表SCI論文310余篇。
(九三學社重慶市江北區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