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九三學社吉林省委副主委、省人大代表、長春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冷向陽省人大教科文衛委提出的《關于中醫藥防控治療新冠肺炎方案的建議》,由省人大人代選委立即轉交省政府,請有關部門結合當前疫情防控阻擊戰,積極辦理,抓緊落實代表建議。目前,省政府已將代表建議轉給省直有關部門。建議全文如下:
近期,全國多地發現確診或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議上強調“分類指導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不斷完善診療方案,堅持中西醫結合,盡快明確診療程序、有效治療藥物、重癥病人的搶救措施”。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月22日會議要求,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和作用,全力有序推進中醫藥防控各項工作落實到位,中醫藥進入防控第一線。國家衛健委印發第三版、第四版和第五版新型肺炎診療方案中,均倡導在醫療救治中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加強中西醫結合。
歷史記載,我國中醫藥從公元七世紀至二十世紀與瘟疫展開了700多次規模較大的生死對決,并在有限的地域和時間內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近年來,在國內特大問題、特大事件及特殊疫情爆發時,如汶川地震災害、SARS、手足口病、防治甲型H7N9流感等疫情中,中醫藥發揮了獨特作用,在降低死亡率、減少后遺癥、控制疫情爆發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效果。目前,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救治組下發通知,要求各定點醫療機構推薦使用中藥協定方,最新版診療方案及重癥、危重癥的西醫治療方案中,也已包括中藥注射劑;山西省確診的病例,實施了中醫藥救治并取得良好效果;河南省衛健委要求所有確診病例全程使用中醫中藥,再次肯定了中醫藥在這次新冠肺炎診治方面的有效性。截止目前,全國已有24個省份制定了中醫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方案,我省也正在逐步開展中醫藥介入新冠肺炎的治療工作。但人民群眾對中醫藥防治的普遍需求尚未完全滿足,中醫參與度仍然不足,中醫藥優勢發揮不充分,還亟待在以下兩方面進行改進提升:
一、防控方面
我省現階段實行居民出行管控措施及社區網格化管理,執行登記隔離措施,尤其是在小區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患者后,只進行大面積居家自行隔離,具體為:1.普通社區人群:勤洗手、多通風、少出門;2.高危易感人群(有與確診病例接觸史):在常規防護措施下,居家自行隔離;3.痊愈康復人群:自行康復。以上三類人群均沒有實施良好的醫療預防干預方案,缺乏分類預防和康復措施。
中醫藥對于整個防控的優勢在于“治未病”。對于絕大多數沒有發病的人群,使用簡單有效的方案進行預防,對提升其抵抗力,減少感染機會,阻斷疫情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于疑似病例,及早應用中醫藥治療有助于幫助機體恢復平和狀態,抵御病邪;對于痊愈康復病例,中醫藥有助于肺部恢復,防止二次感染復發。根據中醫專家仝小林院士身在武漢一線的總結經驗,社區分類防控至關重要。因此,中醫藥防控在社區隔離期的早期介入、康復期的全面覆蓋,是打贏這場疫情戰的關鍵。
二、治療方面
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治中,各地中西醫結合治療已經顯示出明確療效。中醫診療的開展需要醫生親自診視病人,根據“望、聞、問、切”四診方法收集病人的癥狀和體征,再確定治療原則和藥物。目前,我省對確診病例的中醫西結合治療主要是采取遠程會診方式,以提供圖像和問診單為主,但這種方法缺乏中醫特色的病史、病程全程追蹤,同時由于舌象、面色等拍攝圖片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脈診更加無法進行,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醫專家的精準辨證;尤其是重癥患者,不能迅速依據病情變化調整診療方案,嚴重影響中醫藥優勢作用的發揮。
因此,針對此次疫情,強烈建議要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理論思想,注重“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瘥后防復”,在疾病的不同階段采取各類有效措施,在我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中全療程、全方位發揮中醫藥優勢作用。具體建議如下:
三、人群方面
充分發揮治未病中心和簽約家庭醫生的作用,依托社區開展新冠肺炎的中醫指導及防控工作,推廣使用成熟的中醫藥預防方案及已獲得審批具有預防效果的中成藥制劑。
1.普通社區人群:在常規防護基礎上以服用簡易代茶飲或居家練習八段錦、太極拳等預防性干預,強身健體,增強抵抗力;
2.高危易感人群(有與確診病例接觸史):中醫醫師做好自身防護的基礎上,早期介入問診治療,辨證用藥,辨證施治;
3.痊愈康復人群:以代茶飲處方增強其體魄或以針灸、推拿等中醫手段輔助愈后康復。
四、治療方面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完善診療方案,堅持中西醫結合,盡快明確診療程序、有效治療藥物、重癥病人的搶救措施”的重要指示要求,充分發揮中醫藥的傳統優勢,全面落實中西醫協同診療機制。
1.建立完善中西醫結合救治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統一領導、密切配合、協調一致、信息共享的中西醫結合救治工作機制,建立完善的中西醫會診制度。
2.規范開展中西醫結合醫療救治工作。在貫徹落實國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基礎上,因地因時制宜,審因辨證論治,確保每個診療組至少有一名中醫醫師參與一線診療,全面獲得患者中醫特色的病史、病程全程追蹤記錄;對于不同癥狀的患者,根據病情變化情況,隨時調整處方,確保所有確診病例盡早、及時、全病程使用中醫中藥,取得良好療效。
3.加強定點醫院中醫藥服務建設。落實中醫、中藥專業人員配備,完善中藥房、煎藥室設置,規范及時有效提供中藥調劑、中藥煎煮服務,讓患者及時快捷地得到中醫藥服務。
以上建議,望采納。(貢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