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各地口罩需求量驟增,市場供應基本斷貨脫銷,“一罩難求”。隨著全面復工復產的有序落實,學生復學的籌備,口罩作為復工復產復學等個人進出辦公場所的必備防護用品,加劇了市場的“口罩潮”。
防護口罩是當前疫情防控的急需物資,防疫需求牽動著廣西德福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福特”公司)總經理、來賓市九三學社社員藍國勇的心,他了解到廣西區內口罩生產企業屈指可數,來賓一家口罩生產企業都沒有,無論是醫用口罩還是民用口罩供應都嚴重不足,無法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且價位在4元/只左右,貧困家庭根本買不到和消費不起。他意識到生產口罩就是在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斗爭。“老百姓太可憐了,根本買不到口罩,安全難保障。”他尋思自己作為上汽通用五菱隔音棉的上游供應商,“德福特”原本生產的聚丙烯產品,已達到衛材聚丙烯熔噴無紡布標準,可用于醫用手術用品、民用衛生用品等領域,公司如果轉產口罩,從原材料生產技術來說具備很大的優勢,可實現快速轉產。于是他決定將公司原汽車內裝配吸音棉生產線技改為N95口罩生產線, 并成立廣西德福萊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專門生產口罩及熔噴布,滿足市場對口罩的需求。
.jpg)
藍國勇的擔當作為,得到來賓市主要領導肯定和支持,來賓市成立了德福萊公司口罩項目指揮部,協助其向自治區申報技改建設口罩生產線項目。春節期間,盡管受疫情影響,行政辦公、工廠生產無法正常進行,但一切為了防疫,為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廣西千方百計保障醫用物資供應,擴大口罩產能,一場支持技改復工生產口罩的接力賽默默展開。

2月3日,自治區領導率領自治區工信廳、財政廳、市場監管局、藥監局等一行考察了“德福特”公司生產車間,要求各部門密切配合,群策群力,以“火神山”速度幫助“德福特”公司建設專業的醫用口罩生產線。

政府對該項目提供了資金扶持,企業獲得國家開發銀行5000萬元的貸款。在項目審批方面,政府支持在可控范圍內開設綠色通道,“我們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資質驗證、審批認證等流程所需時間由正常的43天縮短到20天以內。”藍國勇說。
區市多部門的聯動支持,推動了該項目從設想到實施、完成生產線技改的提速。藍國勇組織員工加班加點,短短5天時間就完成了設備改造和工藝調整,6條隔音棉生產線全部轉為生產熔噴布,原有生產車間改建為2000平方米無塵車間,車間設置12條口罩生產線,4條N95口罩生產線,8條一般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有了寬敞的場地、雄厚的原材料和口罩生產設備后,為了早日開工生產,藍國勇不惜高價讓工人停假復工。2月9日,“德福萊”公司口罩生產線正式投產,單日生產民用口罩就突破30萬只,從3月起口罩日產量平均達到170萬只以上,口罩產品各項指標均通過了質量鑒定。“我公司生產的雖然是民用口罩,但所用材料都是醫用N95的質材,質量保證。”他們生產出來的口罩全部由自治區政府征收,統一調配支持抗疫,緩解了區內應急民用口罩等疫情防控物資供應緊緊缺問題。

德福萊公司被列入國家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生產的口罩可在全區各地預約購買。但藍國勇并不滿足于此,他放眼長遠,“一型簡易口罩,只適用于工廠社區等一般場所的日常防護,快速生產是為了解決當前群眾的急需,近期目標我們力爭打造成廣西最大的口罩生產供應企業,生產醫用口罩并出口才是我們的長遠計劃。”目前,藍國勇公司二型口罩生產線已建成并部分試投產,預計3月中旬以后全部正式投產后滿足我區醫療機構和學校復學及企業復工復產的需求,還將捐贈給疫情嚴重地區。
口罩生產出來后,藍國勇向來賓市政府捐贈了贈12.3萬個口罩,支持該市抗疫。“作為九三社員,我要為防疫作點事,回報各界關愛。”(李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