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仲輝教授是四川公共衛生應急救援專家組成員,川北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副主任,九三學社南充市副主委。參加工作40年來,經歷過SARS、甲流、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和帶隊參加過汶川大地震的緊急救援工作,北川、綿陽、遂寧、廣安……危機面前,從無退縮。57歲的他,在接到帶領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救援隊參加支援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時,絲毫沒有猶豫。他說:“作為一名感染科醫生,我深知此行面臨的風險很大,但我永遠都做不到無動于衷,我的選擇只能是義無反顧。”
周仲輝教授的愛人是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的一名醫生,女兒在研究生畢業后,留在美國從事金融工作。寒假,一年沒團聚的一家三口,計劃前往泰國開啟充滿期待與溫馨的度假。如果沒有疫情的話,周教授此時應該還在享受難得的清閑時光。
網上傳來了武漢爆發新型肺炎的消息,作為一名感染性疾病防治專家,周教授敏感的察覺到此次疫情的不同尋常。跟家人交流中,他表示了擔憂,也提出延遲這次旅行。很快,醫院開始收治第一例疑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患者,周教授作為醫療組長,全程參與查房、病例討論和醫務人員的培訓。得知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將派出第一批援鄂醫療隊時,周教授主動請纓。“形勢很嚴峻,在前期的治療中,我有一定經驗,我想去前線,那里需要我。”醫院領導找他談話,讓他擔任此次救援工作的隊長。他說:“雖然我參與過多次緊急救援任務,也帶過隊伍,這次的壓力卻是最大的。一方面,疫情的發展超出預期,工作強度會很大;另一方面,我最擔心的是我能否平安的把我們的隊員帶回四川。”說到這里,他有些哽咽。
“逢艱險不避,遇名利不爭,扛使命不悔,行大道不移”,這是一個知識分子應該具有的情懷和氣節,也與九三學社鼓勵社員立足本職、建功立業,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力量的目標契合。

1月25日,大年初一,在這個本該與家人團聚的日子,周仲輝教授與他的團隊一起,登上了前往武漢的飛機,千里奔襲,星夜疾馳。25日當晚,隊員們抵達武漢。26日,根據工作安排,周教授與隊員們一起,被派往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進行工作交接。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是一家二甲醫院,也是距離華南農貿市場最近的醫院,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就是在這里確診的。在援鄂醫療隊到來之前,就被政府征用,成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定點收治醫院。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團隊將接管其中的六樓,分為兩個病區,共有90張床位,預計工作量會非常大,這是一份責任,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擔當!在與紅十字會醫院的領導及兩個病區的主任和護士長見面時,周仲輝教授表態說:“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我們的團隊定會不等不靠,全力以赴,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這無形中也給醫護團隊打了定心針。
為發揮最大救助效能,周仲輝教授帶領團隊根據病房設置和人員配備,將兩個病區劃分為5個醫療組,將紅十字會醫院的團隊納入管理,一起協作收治病人。同時,迅速帶領團隊共同學習探討國家衛健委培訓的最新的防控指南,擬定查房和收治病人的制度和流程。在實施的過程中,周仲輝教授又每天通過例會、群內討論,根據防控指南新的版本、收治病人情況和醫院現狀再次梳理和修訂。此外,還帶領團隊與四川省衛健委的領隊、紅十字會醫院醫務部和其他樓層病區積極溝通,優化了患者收治、會診和轉診流程。工作逐步開展并越來越流暢,團隊懸著的心也放下了。
幾天前,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援鄂醫療隊雷震副教授跟大家說起了一件特別感動的事情。雷震值班時,來了一位28周的孕婦,被診斷為疑似病例,她的丈夫請求醫生保護母子平安。雷震請示周仲輝教授,周教授說:“從我們感染科救治甲流患者積累的經驗看,孕產婦是發展為重癥肺炎的高危因素。好在我們12病區還有婦產科的醫生在,這個孕婦目前情況還相對穩定,我們一起給她制定針對她的治療方案,主要是保證氧合、加強營養支持和免疫功能修復。我們一定要爭取給他們一個滿意的結果!”這位準媽媽來醫院之前,家人特別焦慮擔心,但看到當地專家和來自四川的專家通力合作,全力救治病人的情景,非常感動,病人的丈夫當場流下了眼淚。現在,這名28周的孕婦病情穩定,準備出院了。
轉眼已是元宵,周仲輝教授特意召集大家在一起,給遠方的家人送上了祝福,共同過了一個格外溫暖的元宵佳節。
工作之余,周仲輝教授擔心隨著離開家的日子越來越久,隊員們的心理會發生變化,專門抽出時間為隊員做心理疏導,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工作、生活上的困難事無巨細地關心,并積極地與省衛健委領隊和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的領導溝通,竭力去解決問題。在隊員心里,他是定海神針一樣的存在,有他在,大家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