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政協報7月25日統戰版
內蒙古草原的7月,草色如海連天。7月10日至13日,九三學社中央主席武維華率調研組,就九三學社中央“草原生態修復與生產力提升”這一長期重點調研課題,赴呼倫貝爾草牧業鄂溫克試驗站、錫林浩特市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項目區等地調研,詳細了解草原保護修復與開發利用、生態補獎政策實施、先進技術研發推廣等情況。
“解剖麻雀”也尋策問計,由九三學社中央與國家相關部門負責人及高校、科研機構研究人員組成的調研組,關注科技、政策,關注過去怎么做,也關注下一步應如何辦。
“科學試驗”中的智慧科技
于廣袤草原而言,科技已無處不在。
在呼倫貝爾草牧業鄂溫克試驗站,調研組參觀了牧草資源圃、草產品加工庫、智能農機庫和高效養殖區,眼見科技能量滲透于牧草新品種培育與高效建植技術研發、天然草地恢復展示之中。調研組關心“生態草牧業科技創新中讓人眼前一亮的技術”,關切“當前草業智能農機的優點和缺點”,也關注“草種質資源保存體系的建設”“草種的供給能力,草產品的運輸和渠道”……
呼倫貝爾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里,電子屏上羊群和黃色牧羊機器人散布草原,調研組對這位“羊倌”和它反映的數據饒有興致,“能夠提供哪些數據?一臺牧羊機器人多少錢?可以用多久?”額爾古納濕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里,水文傳感器揭開更大尺度的生態密碼,大氣溫濕、土壤墑情、植被光譜,匯成一幅幅生態圖景。調研組詢問觀測樣本的科學原理,也關注觀測研究能夠賦予草原智慧的力度和深度。

調研組在呼倫貝爾特尼河草業科技小院調研
特尼河草業科技小院里的老師和學生向調研組解釋氣候韌性放牧調控技術的關鍵和效果,介紹生長季草畜平衡新模式。調研組查看應用不同的技術組合下的草地情況,詢問技術細節,詢問技術推廣的難點與優勢,也關心草原科技創新的未來,“小院的研究生畢業后愿不愿意堅持在草原工作?”
在謝爾塔拉天然草地恢復技術平臺,調研組了解到,謝爾塔拉農牧場公司通過刈割利用下退化草原快速修復、生態位互補的優質牧草補播、優質牧草蘗芽島調控等技術,實現改良后天然草場牧草平均產量提高1.2倍,截至2024年,相關技術已在呼倫貝爾推廣超138萬畝……調研組成員隨著技術人員講解,認真分析討論不同技術應用的不同效果。
“不同單位、不同試驗點應加強相互學習和交流,整合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到合適的環境中。”通過在多個科技示范點、農牧場的調研,調研組建議應持續加強基礎研究和先進技術研發推廣,真正推動不同地區和不同研究單位、研究平臺交流互鑒,切實增強科技創新對草原生態修復與生產力提升的支撐能力和作用。
“草畜平衡”下的綠富并行
既要綠,也要富。
呼倫貝爾紅頭羊是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地方特色品種,具有對惡劣環境條件適應性強、羔羊成活率高、抓膘速度快等特點。傳統上,放牧規模過大導致天然草原退化、產草量下降,帶來生態脆弱及養殖成本上升、畜牧業受損等問題。
科技的力量,正推動生態與生產微妙平衡。近年來,哈達圖農牧場公司針對草畜矛盾,在中國科學院技術支持下,開展星空地一體化草畜資源精準監測、天然草地改良、肉羊二年三產高效繁育等系列工作,推動草畜一體化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昂魝愗悹栄蛟疽荒暌桓?,經技術改良后提高了繁殖效率。在現有自然條件下,天然放牧時間僅4到5個月,通過人工種草,開發青貯、黃貯、烘干草等多元化的草產品,降低了養殖成本、提升了經濟效益?!?/p>
調研組也看到錫林浩特草原修復項目的積極成效:原來的退化草地已煥發新綠。項目取得的進展,離不開因地制宜的技術支撐,也離不開完善的制度政策支持。周邊的牧戶連寶在自家草地上,向調研組盤算每年養羊的收益和補獎政策下獲得的補助?!懊恐谎颥F在賣多少錢?”“休牧期每畝補多少?”“對于落地政策還有什么建議?”調研組幫著計算,也詳盡記錄。調研組建議,要更好地完善草原政策制度體系,健全草原補獎政策,用好草原資源,讓更多農牧民在草原改革發展中受益……
調研期間恰逢2025國際草原與草業大會在呼倫貝爾舉辦,作為大會名譽主席,武維華在致辭中說,“加強交流、凝聚共識、攜手共進?!辈菰瓕S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被更廣泛認識,先進的技術和場景在草原上、會議間呈現和討論。見證草原生態修復和生產力恢復的觀念和實踐,隨著草原工作的發展,也經歷著變化。
而對于長期關注草原保護建設的九三學社中央而言,助力在實踐中探索草原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徑,積極為“十五五”草原生態保護和生產力提升出謀劃策,推動草原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正是接下來的重要課題。
(來源:《人民政協報》 作者: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