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革新必須與群眾司法獲得感同頻共振,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能服務的數字法院模式,既提升了審判質效,又增強了司法公信力。”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岳陽市屈原管理區惠眾糧油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陽岳球
近日,我應邀參加湖南省岳陽市屈原管理區人民法院舉辦的公眾開放日活動,親身體驗了智能導訴、自助查詢、網上立案等便民設施,旁聽了一起民事案件庭審,觀摩了法院語音識別同步轉錄、電子證據展示、遠程視頻庭審等系統的現場展示。電子證據即時調取、爭議焦點歸納、類案法規一鍵推送等技術應用無縫嵌入審理環節,讓我印象尤為深刻。如今,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設已經超越了早期“﹢信息化”的技術疊加模式,正在走向“信息化﹢”的流程重構模式。對于如何推動數字化改革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我有以下三點建議:
一是注重“系統集成”。要打破各平臺間的數據壁壘,實現立案、審判、執行、歸檔等全流程數據的無縫流轉和協同,推動各類應用系統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共用,讓數據真正“跑起來”“活起來”。
二是深化“司法便民”。人民法院要提供人性化、普惠化的司法服務,兼顧不同群體的司法需求,特別要關注老年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優化傳統服務與智能創新并行模式。
三是強化“數字素養”。要培養既精通法律又熟悉數字技術的“數字型法官”,加強信息技術在類案推送、證據分析、文書生成等領域的深度應用,真正讓數字化改革成為提升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的新引擎。
(來源:人民法院報)